DB61∕T 1845-2024 朱鹗再引入种群建立技术规范(陕西省)
ID: |
C01A655B4F3B4733B2F301CF575E9C87 |
文件大小(MB): |
0.79 |
页数: |
1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61/T 1845—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前期准备.2,5 种源培育.2,6 野化训练.2,7 放归4,8 放归后监测4,9 放归后保护管理..5,10 档案管理 5,附录A (资料性) 朱鹮再引入地评估记录.7,附录B (资料性) 朱鹮野化训练记录..8,附录C (资料性) 朱鹮野化训练效果评估记录 9,附录D (资料性) 朱鹮野外监测记录10,参考文献 11,DB61/T 1845—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铜川市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庆保平、王华强、段文斌、高洁、曾键文、闫鲁、杨伟、朱少秋、罗元一、晏,杉、赵伟,本文件由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单位: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电话:0916-8212853,地址:陕西省洋县洋州镇文明东路348号,邮编:723300,DB61/T 1845—2024,1,朱鹮再引入种群建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朱鹮再引入种群建立前期准备、种源培育、野化训练、放归、放归后监测和保护管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建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2499 野生动物饲养场总体设计规范,LY/T 2806 野生动物饲养从业人员要求,LY/T 3215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朱鹮,DB61/T 1682 朱鹮收容救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朱鹮crested ibis,朱鹮(Nipponia nippon)属鸟纲(Aves)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朱鹮,属(Nipponia),3.2,再引入种群reintroduced population,在朱鹮的历史分布区内释放人工饲养朱鹮个体以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3.3,野化训练wild acclimation,在模拟自然环境中,对拟放归朱鹮进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3.4,放归release into the wild,将拟放归朱鹮释放到适宜的自然环境中的过程,DB61/T 1845—2024,2,3.5,放归后监测post-release monitoring,对放归朱鹮及其栖息地环境进行监测,3.6,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识别朱鹮再引入的所有潜在风险,并评估每种风险的影响及程度,4 前期准备,4.1 可行性研究,包括但不限于物种可行性、社会可行性、资源可用性、风险评估,4.2 再引入地点选择,4.2.1 位于朱鹮的历史分布区,4.2.2 再引入地评估结果为适宜的地区,4.2.2.1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风险,4.2.2.2 朱鹮再引入地评估记录(见附录A),4.3 编制实施方案,依据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主管编制的朱鹮再引入规划、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放归地评估结果,编,制实施方案,5 种源培育,5.1 场址选择与布局,应符合LY/T 2499的要求,5.2 设施设备,应符合LY/T 3215的要求,5.3 从业人员,应符合LY/T 2806的要求,5.4 饲养繁育管理,应符合LY/T 3215的要求,6 野化训练,6.1 设施设备,6.1.1 训练笼舍,DB61/T 1845—2024,3,6.1.1.1 笼舍面积≥2000 m2,笼舍高度≥12 m,6.1.1.2 笼内模拟湿地与放归地湿地类型相似,面积为笼舍面积的10 %~30 %,蓄水深度10 cm~25,cm,6.1.1.3 笼内人工林地面积为笼舍面积的20 %~30 %,郁闭度≥70 %,胸径≥15 cm 树木占比≥60 %,6.1.2 诱捕笼舍,6.1.2.1 规格:高4 m~5 m,面积12 m2~20 m2,6.1.2.2 位置与数量:根据训练笼舍面积修建1 间~2 间,6.1.3 其他设备,栖杠、朱鹮模型、监控设备、投食设备等,6.2 朱鹮选择,6.2.1 个体无伤残和疫病、无遗传缺陷;雄鸟体重1600 g~1800 g,雌鸟体重1400 g~1600 g,6.2.2 幼体:亚成体:成体=1:2:2,6.2.3 性比: 雄:雌=1:1,6.2.4 野化训练数量应为计划放归数量的1.2 倍以上,6.3 训练时间及饲养密度,6.3.1.1 应选择朱鹮非繁殖期入笼,6.3.1.2 训练时长不少于一个繁殖周期,6.3.1.3 饲养密度100 m2/只以上,6.4 训练内容,6.4.1 觅食训练,6.4.1.1 水生生物类食物投入湿地内,昆虫类食物投放在草坪上,6.4.1.2 首次投放量为日取食量的5 倍以上,此后每日补充,6.4.1.3 在投食点附近安放觅食朱鹮模型,引导朱鹮前去觅食,6.4.2 树栖训练,在夜宿树下方设置栖杠,引导朱鹮上树栖息,6.4.3 自然繁育训练,6.4.3.1 在适合营巢树离地3 m 以上较大分枝处固定少量巢材,引导朱鹮自然营巢,6.4.3.2 在朱鹮繁殖羽出现时,将巢材散落放置在笼内不同位置,6.4.4 朱鹮野化训练记录,见附录B,6.5 训练效果评……
……